查查知识网

专业课是什么(如何学好专业课)

发布者:李龙林
导读专业课复习投入的时间与最后的回报完全成比例,投入的越多,回报越高,专业课永远不会辜负你。所以,务必重视专业课。下面是小哇总结的专业课的复习方法、背书技巧、出题套路及如何巧妙提分,供大家参考。初试

专业课复习投入的时间与最后的回报完全成比例,投入的越多,回报越高,专业课永远不会辜负你。所以,务必重视专业课。下面是小哇总结的专业课的复习方法、背书技巧、出题套路及如何巧妙提分,供大家参考。


(一)初试专业课有什么好的复习方法?

专业课是权重科目,分值比重大,务必重视,基本做法是复习三轮:

/第一轮:通读一遍后,梳理出知识点框架,整理出自己的笔记。整理知识点框架有助于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模式,有了模式才能往下去细分,背诵的时候才会轻松很多。

/第二轮:研究历年真题和答案,同时背自己整理的笔记

/第三轮:做习题,一是训练做题速度,二是训练答题规范。


(二)初试专业课复习顺序的顶层设计(也适用于其他学科比如政治)

/1.专业课复习不能按章节顺序复习(不能从第一章开始按顺序逐一看到最后一章)。因为按章节顺序复习会有以下问题:

  • 复习不完的章节很可能是重点章节。如果按顺序复习,当看到最重要章节的时候,很可能是复习时间不够了,而之前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复习的章节并非重点。比如政治里的毛中特,最重要的章节是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靠后的位置,必须优先复习。
  • 前后章节复习浓度差异太大。如果按顺序复习,前面非重点章节因为时间充裕是按照比较高的精度看的,而后面重点章节很可能因为时间紧泛泛的看,浓度差异会很大。
  • 不能确定专业课的总体复习规模。如果按顺序复习,不知道接下来哪些章节难度特别大,也不知道前面已经复习的章节是不是重要的,这样就不能对总体复习规模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会总是担心复习不完。

/2.专业课复习一定要从中心到边缘复习。这样当你最后时间管理失控时至少能保证没复习完的内容不会要你命。这里的中心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核心内容

要先复习最核心内容。先把最核心章节拿下了,整个科目的大势就定了,心态也就不慌了。比如政治,马原最核心章节是第二、三、四、五章,毛中特最核心章节是第十章(其次是第八、九、十一章)。确定核心考察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

  • 以真题作为标准而不是参考书目。拿到最近几年的真题试卷,看看每年每个章节考了几分,确定哪些章节是重点考的(特别是每年都考的),哪些章节是从未考过的。
  • 学长学姐的意见仅做参考(不可全信)。
  • 学科本身的设置目的。比如政治里的史纲,设置目的是讴歌我党(其他阶级救不了中国,只有我党能救中国;我党以前厉害,现在更厉害),这就说明史纲考的不是历史史实(时间、地点、人物),而是线索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及经验教训。这个把握好了,围绕我党展开,考试就不会出事。
  • 报考学校的侧重点。比如历史学,北大侧重制度史、政治史,很少涉及经济;厦门大学侧重海洋交流;暨南大学侧重华人华侨;云南大学侧重民族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个一定要了解清楚。
  • 强行区分重点和非重点。

第二,是指核心题型

核心题型决定着复习方式。具体而言:

  • 题型直接决定了复习要求。
  • 不同题型的分值决定了胜负手。比如人文社科类,如果名词解释和简答占的分值很高,那么这个学校的考试难度是不大的,因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都是有固定答案的,只要下功夫背了,就没问题;如果名词解释和简答占的分值少,甚至不考,而是考很多论述题,那么这个学校的考试难度就会很大。
  • 主观题不一定比客观题难。
  • 不能越级复习。比如选择题考点不需要背,但是你却花时间背了,就是越级复习,是浪费时间(背一遍所耗费的时间是看一遍的7倍以上)。


(三)初试专业课如何背书?

背书可以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将所要背诵的一段或几段先浏览一下,圈出能概括该段内容的一句或者几句(关键句),明确这几段阐述的是什么问题,要把问题和答案对应起来

/第二步,对所划的关键句进一步简化,最后留下来的内容尽可能简短好记,如果说一个问题对应的答案有几小点,可以用一种方法,编码法,圈出每个点中的几个字进行重组,变成自己熟悉容易记的话,这样不容易忘,而且整个问题的框架就会比较清晰。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编的码多了之后,问题和答案对应不起来,所以建议把各个问题罗列出来,写在白纸上,整理一下,再进行背诵,会比较清晰。

/第三步,框架记住了,后面内容也要会简单阐述,可以保证尽可能不失分。


背书时,要注意遵循以下两点:

/第一,遵循正常的背诵顺序。比如第一遍看完某一章节之后,不可能全部记住,总是会有一些星星点点的内容(比如只有20多个关键词)能回忆起来,会有大段大段的内容忘掉。回忆起来的内容虽然少,但很重要,它是我们最初记忆的核心,也是我们接下来记忆的起点,一定要把这些能回忆起来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固化,然后再逐渐向外围扩散记忆。

/第二,遵循背诵精读的要求。各题型对背诵精读有不同的要求,以文科类专业为例,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不需要归纳总结,书上有现成答案,要求回答与书本基本一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简答题(实际是名词解释的扩大化,即答案=名词解释+评论)、材料分析题、论述题(要求答案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看重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不看重细节)等五种题型对背诵精读(即背诵仔细与否)的要求由高到低分别是: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选择题

  • 名词解释题型对背诵精读的要求最高,需要仔细看书,书上说的是什么就记什么,不能走样;而选择题型对背诵精读的要求最低,只需要泛泛看书即可,不需要背(如果花时间背了,就是浪费时间)。比如西医综合考的全是选择题,其中有些需要推理,是不能通过背书来复习的。
  • 越是精读要求高的,越要提前背,比如名词解释题一定要最先背。
  • 只要把名词解释和简单这两种题型搞定了,专业课就出不了大事。


关于背书技巧,推荐以下几个:

/第一,默写大法

/第二,关键词记忆法,注意:

  • 适用于评分是踩点得分制。
  • 关键词指的是名词。
  • 如果一句话里名词超过三个,不建议用关键词记忆法。

/第三,创建手机相册。比如在手机里单独创建一个数学错题相册,所有错题都以图片形式存在里面,并按考点分类,没事的时候就打开看看想想。

/第四,睡眠记忆法。睡前看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进入睡眠后,大脑会在睡梦里对这些知识点自觉进行潜意识的回顾,第二天一早再进行相对知识点的检测,这是增强记忆的一种既有效又省力的手段,是不是感觉很奇妙!不过前提是,要保证睡眠充足。

/第五,输出训练法。可以是口头输出(比如向别人面对面复述),也可以是书面输出(比如每天复习完后建一个word文档,把当天复习的内容默写下来)。如果说/写不出来,说明这个地方有问题,需要重新复习,这叫滴灌式补救(要比一轮一轮的复习效果好)。经常做输出训练,也有助于回答开放式题目(论述题/分析题)。所以,输出训练必须做,建议两三天一次。开始输出时,不用要求太高,不用管逻辑次序,甚至语无伦次也没关系,想到哪儿就说/写到哪儿。等输出次数多了,逻辑上自然就会顺畅多了。


(四)初试专业课出题原则(套路)

/第一,对立原则。比如,某一年考了某一个知识点,那么下一年就有可能考这个知识点的对立面。

/第二,相近原则。与对立原则理解一样,当某一年考了某一个知识点,那么下一年就有可能考与这个知识点相近或相类似的知识点。

/第三,常考原则。一门专业课都会有它的重点内容,也必然导致它容易成为常考的知识点。通过研究近五年的真题,会明显发现有些知识点是经常考到的,这些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第四,拉分原则。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专业课每年都会有比较难、偏的一两道题,这些题往往成为专业课争取高分的绊脚石。可以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分析拉分考点的选取规律和答题技巧,尽可能的多拿分。


(五)怎么用专业课真题?

专业课真题有以下几种用法:

/1.看专业课每年考的是不是稳定,是不是超纲,与给的参考书目比较是不是有太大出入

  • 如果发现近几年专业课考得差别很大,比如考察重心不断调整,或者题型调整,建议避开这样的学校,因为不确定性太大,无法有效安排自己的复习。
  • 如果发现与给的参考书目、考试大纲有很大出入(有不少学校的参考书目给的很随意,吸引学生去报考),说明这个学校喜欢超纲考察。可以坚持选报这所学校,但是复习不能完全囿于参考书目,而是应该以真题考察范围作为复习范围。另外,也不能完全参考上一届师兄师姐的专业课笔记,因为超纲的内容每年都会变,去年的笔记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今年。

/2.看专业课考察重点的分布。专业课复习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抓重点复习,否则肯定复习不完。每个学校的专业课都有考察重点,只是不明说,需要自己通过分析真题去把握。优先复习这些考察重点,等学有余力了再去看非重点。

/3.看题型。题型不一样,考试难度也不一样。比如简答题、名词解释题,都是有固定答案的,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难度就比较小。而论述题(尤其是要求用理论去分析案例的)就没有固定答案,它考察你有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开放性思维,不是靠背知识点就能搞定的,难度很大。有的学校简答题、名词解释题这类有固定答案的题型占比大,有的学校论述题这类没有固定答案的题型占比大,需要根据自己的偏好及思维能力来选择。如果是跨专业,尽量避开后一种学校。


(六)初试专业课提分秘径

考研初试专业课试卷一般是由报考专业的导师阅卷。对文科类考生,如果在答题时,不仅能把书上的内容写上去,还能有学科前沿的东西,特别是导师(或学科带头人)的最新学术观点或研究成果,那将是加分项,答案很容易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初试成绩,也对后期的复试大有好处。所以,建议每周抽出一段时间到图书馆杂志区浏览相关杂志,以及导师(或学科带头人)著作和最新发表文章。不要多只求精,有些内容特别是与考点相关的东西可以复印摘抄,对于重点内容要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