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发布者:王熙明
导读文言文里挑论点,像雾像雨又像风同学们还记得咱们曾经学过的文言文《马说》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文章时遇到的苦恼吗?《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大多数同学在一开始都会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否定

文言文里挑论点,像雾像雨又像风

同学们还记得咱们曾经学过的文言文《马说》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文章时遇到的苦恼吗?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大多数同学在一开始都会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否定之后继续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议论文”是舶来品,国产货更高大上

对于课文的分析,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文体”的套路来进行。比如说我们先认定这是一篇“议论文”,然后就要寻找“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对于“议论文”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中心论点”。这种分析方法用在现代文本上是有用的,但是在古文上却经常短路失灵。

因为“议论文”这个概念本来就是舶来品,咱们的古人从前没这种思路。

是不是我们的古人不会写议论文呢?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其实古人比今天的我们要细致得多,光是议论性文体大概就有二十多种。

我们来看看古代议论文的标记性文字有哪些。

“奏”“议”“书”“论”“颂”“赞”“祝”“铭”“诏”“盟”“策”“檄”“移”“封禅”“章”“表”“对”“记”……

这不是随口乱说的,这可是我国第一部文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中,刘勰首先提出来的。

大家熟悉的《出师表》《师说》《陋室铭》《谏逐客书》等等,都是今天我们所称的议论文。


东西方议论文的差异

其一

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是不同的,比如说一个中国学生想要玩一会手机,他会编出一堆理由,最后才说出中心句——我要玩手机;西方学生估计没那么费事,开头第一句就是“我要玩手机”。这种思维方式放到议论文文本中,东方的议论文喜欢把中心句放在最后;而西方习惯把中心句放在开头。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其二

西方的议论文喜欢把事理作为主角,会尽力排除个人感情因素;东方的议论文从文体上划分还是属于散文,这样的文字不论怎么写,不论写什么,作者,尤其是作者的情感都是文章的主角。就比如《马说》,为什么最后一句是中心论点?还不是因为这一句最能表现作者的怀才不遇,愤愤不平。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其三

西方的议论文表现的是思维和事理的关系,东方的议论文表现的是事理的形象化和论说艺术性以及故事性。比如说《愚公移山》,列子就把巨大的困难化为太行王屋二山,把战胜困难的意志精神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中心句和中心论点的区别

虽然大多数时候中心句和中心论点能够重合,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研读文言文还应该关注一下“中心句”和“中心论点”的差别。

一般来说中心句指的是主要内容,“中心”的意思就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

语文课堂上常说的中心思想,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情感往往又指向了写作的目的。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两句

文言文中找中心论点的几种思路

看后不看前。这是东方人的思路决定的,习惯把最重要的观点最后才摆出来。

就理不就事。概括事件的往往是中心句,表达观点的才是中心论点。

情绪化的观点往往是中心论点。东方的议论文,人的主观情绪永远是文章的主角。

经典佳句常常是中心论点。比如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几个选择的话,就选择自我褒扬的,比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选择展现从政思维的,比如“仁义不施而攻守异也”;就选择借物喻人的,比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把分论点加在一起吧,比如《出师表》:“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